室外运动场的设计参考标准在中国的体育场中,有着为数不少的小型体育场,它们受适用范围、建设投资、场地条件等等的限制,规模较小,但又完全具备体育场所应有的各 项基本功能。 “广州嘉华体育设计”曾经调研过国内多个不同规模的体育场,并且了解和参与了广东省内的四座小型体育场的设计与建设Bsport·B体育,这四座体育场均按照举办省级运动会的标准 修建。在项目参与的过程中,觉得有必要结合这四座体育场的设计,将小型体育场的某些设计特点总结整理并进行优化,为后续的体育场设计、建设提供相关参考。
场地形状是指场地外边缘线的形状,也就是看台的内沿线形状 ,它是竞赛区与观众区的分界线。场地形状轮廓线与径赛场地跑道外边线直接影响着体育场的占地面积大小和观众的视距、视野、参与感受以及观众对竞赛区的影响。
分析田径赛场地布局特点可知,体育场内东西( 短轴) 方向场地形状轮廓线与径赛跑道最外边线内通常布置跳远地、撑竿跳高场地和颁奖台等,应保证一定宽度,但距离过远会使观众视距过大。在体育场南 北( 长轴) 方向,比赛项目较少,其中在径赛场地跑道北侧设有3 000 m 障碍水池,通常可布置在跑道圈内或圈外,“广州嘉华体育设计”建议小型体育场中布置在圈内,有助于缩小场地形状轮廓线与径赛场地外线,进而缩小场地形状和减小体育场占地面积。大中型体育场中如果L1,L2尺度过小会造成看台后区起坡过大,但小型体育场由于人数少,看台排数不会过多,所 以起坡值能够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同时适当的缩小L1,L2尺度,可有效提升观众的观赛感受。通过表3 的数据可以看到,如果场地形状轮廓线采用常用的六心圆或八心圆,适当增加看台高度,L1可以控制在19 m 以内,L2可以控制在6 m 以内,最后一排看台高度能符合要求。以上距离经过实际使用证明观众观看比赛效果较好,也利于减小体育场占地面积。
体育场平时举行赛事有各类人员独立的出入口,但这些出入口通常不将赛场内外连通起来。而目前体育场不仅要举办正常比赛,还会举办一些公共性的大型活动,所 以为满足赛事的开闭幕仪式及公共活动,可在体育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角设四个连通场内外的大型通道,方便各类活动仪式的举行。通道应能通行大型车 辆,净尺度不小于4 m × 4 m。也可以结合体育场所在的自然环境条件,将场地北侧或南侧一面看台取消,设成一个大的出入口,更便于连接赛场内外,但“广州嘉华体育”认为此时要注意在 设计上采取措施防止场地风对比赛的影响。
小型体育场观众人数较少,可只在赛场东西向两侧布置看台,好处是可保证所有观众都有较好的视野,但此种看台布置形式在空间造型上不易形成连续性,体育场的 建筑整体效果一般。所以小型体育场依旧可以采用常用的马鞍形造型,设计时将70%~80%的观众布置在东西两侧看台,尽量减少南北侧看台观众人数。
看台剖面设计主要依托视线设计,重点是看台视线升高值C和看台高度、宽度的确定,小型体育场看台剖面一般为单层式即可满足人数要求,所以观众观赏舒适度标 准可适当提高,视线 mm,普通看台宽度宜选为850 mm ~ 1 000 mm,主席台宽度宜为1 500 mm ~ 1 800 mm。看台应采用折线型剖面,即看台每几台高度为一个定值,便于降低设计复杂程度,同时也利于施工,降低造价 。小型体育场看台排数较少,不用像大、中型体育场那样为了避免后部观众看台高度过大而要刻意控制前部看台高度,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当增大看台高度,提升 观众观赛效果。
看台中主席台的高度、位置也很重要。有些体育场通常为方便主席台中人员进出赛场,将主席台设置在看台最前端,这就使主席台中的观众视线过于平直,观看效果 缺乏层次感与立体感,通常小型体育场主席台应设在西区看台中部,距比赛场地视高在7. 0 m ~ 12. 0 m 之内,视距在8. 0 m ~ 14. 0 m 之内较好。主席台前方看台可设成记者区或运动员观赛区。主席台合理设置及位置偏低时示意图
体育场内进行比赛时,运动员、裁判员、记者、工作人员均需要在场地内通行,为避免干扰正常赛事,应给上述人员安排专门通道。通常是将首排看台出挑,利用看 台与赛场高差在首排看台下部设置交通沟。交通沟既可联系场地内各组成部分,同时可适当分隔观众与运动员距离。交通沟可采用平交或错交的方式 ,为保证运动员与交通沟内人员的独立性,宜采用错标高方式来组织两者关系,这种方式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交通空间,减少对竞赛区运动员的干扰,同时可抬 升赛场基本视点高度,降低看台高度,使观众在空间感受上更接近竞赛区。结合人员通行与环境影响的多种可能性,以及满足视线分析的要求,交通沟有效净宽不宜 小于1. 8 m,净高不应小于2. 2 m。
体育场观众人员易集中,疏散时易产生瓶颈效应。所以它的交通组织应该是快速、安全、直接,小型体育场观众人数少,空间布局较简单,更适合采用直线型组织方 式或环绕型组织方式。直线型交通指人员流线为室外地面—楼梯—看台的过程,环绕型交通指人员流线为室外地面—楼梯—体育场公共集散平台—楼梯—看台的过 程。从上述交通过程看,应以直线型组织方式为主来设计交通,以保证观众快速安全的疏散 。
建筑造型决定了体育场的外部特点,而决定体育场造型的主要是看台造型和雨篷形式。看台造型宜选用经典的马鞍形,造型设计中应尽量结合体育场支撑结构形式, 突出体育场的结构力学美感。雨篷是建筑艺术形象与结构技术美感相结合的重要部位,应充分尊重当地气候特点,结合投资、结构,选用阳光板、金属板、张拉薄膜 等材料。雨篷面积大小最好是能够覆盖所有看台,如投资所限,应保证能够覆盖东、西区至少80%的看台面积。
随着2008 年奥运会, 2009 年全运会的结束,以及各省级运动会的竞相展开,当代中国体育建筑的建设正在经历着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的转变过程。国内中小型城市众多,经济发展 水平不一,人口规模不等,出于建设投资与城市人口的限制,很多地区修建的体育场在规模、形式上和文中所列举的体育场相似。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小型体育场设 计特点与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希望能为小型体育场在前期的设计上提供一定的参考,